摘录自 U-Audio 文‧郭汉丞 图‧郭振荣 对天文迷而言,Constellation代表「星座」的意思,而星座是由一群群恆星所组成,高挂天空成为航海者的指引,也是希腊罗马神话的想像主题。对音响迷而言,Constellation则是一家美国音响公司,他们的歷史不算长,但是耀眼夺目的程度,有如恆星爆发一般热烈,因为这是一群「音响梦幻设计团队」凝聚而成的超级品牌。 Constellation代表「星座」的意思,是一群「音响梦幻设计团队」凝聚而成的超级品牌。 喇叭阻抗掉到1欧姆也不怕 如果这是第二次听Altair与Hercules,那第一次在什么时候?就是2010年台北TAA音响展上,我用Altair与Hercules驱动Dynaudio Consequence UE,在音响展上举办音乐讲座。那一年Peter Madnick也来臺参加音响展,讲座之前我悄悄问Peter:「等一下人可能很多,展场又很大,这Dynaudio又不算好推,我用力操会不会怕后级跳机?」Peter很有自信的说:「放心,就算喇叭阻抗掉到1欧姆,Hercules后级也不怕,放心操吧!」那一天在环亚的大房间里面,面对满场的听众,还要力拼左右邻居展示音响时传来的声响,Altair与Hercules把Consequence UE催得火力全开,马勒第二号交响曲「復活」终章由交响乐团与人声交织的庞大场景,气势雄伟宏大,果然「真金不怕火炼」! 这次试听的是Constellation旗舰Reference系列的Altair前级与Hercules单声道后级,搭配Dynaudio旗舰Evidence Master喇叭。 Constellation Audio公司位于美国加州Newbury Park,创立这家公司的老闆有两位,分别是Murali Murugasu与David Payers,这两位先生和澳洲Continuum公司有些关系,Continuum推出的Caliburn唱盘与Cobra唱臂,曾经被Stereophile杂志重量级写手Michael Fremer誉为「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唱盘」,可见这两位先生在创立Constellation之前,已经在Hi End音响圈有着成功案例。不过Murali与David并不是音响设计工程师,这和一般Hi End音响公司由主事者亲自督军设计的传统不太一样,这两位先生只是投资者,但他们很有眼光,懂得找寻产业界最顶尖的人才,结合各种专业,凝聚出最优秀的崭新产品。 由早年Mark Levinson的设计大将John Curl设计 这支「梦幻设计团队」究竟包括哪些人?如果讲扩大机的设计,那么领军的要数John Curl,这位先生是早年Mark Levinson的设计大将,最早的JC-2前级就是出自他的手笔,此外数位线路则有Keith Allsop,他曾经为Audio Alchemy与Perpetural设计数位器材,另外还有参与Dynaco设计的James Bongiorno,而整个设计团队的大师级人物总共有十几位,真的是族繁不及备载。大师级的团队中间有一位负责协调联繫的人物,那就是副总工程师Peter Madnick,他早年也曾经服务于Mark Levinson,与John Curl就像师徒一般。 Constellation推出产品的速度不算快,但是很稳定,为了打响顶尖Hi End的名号,他们从Reference系列产品开始,而这次我来钛孚朱总家里面试听的全套Constellation,包括旗舰的Altair前级与Hercules单声道后级。等到Reference系列产品线完整之后,Constellation才开始把旗舰技术下放,设计「价格相对亲民」的Performance系列。 Altair採电源分离设计,把电源供应和放大线路各自独立为两个箱体,放大线路採用FET,堆砌出全平衡、双单声道线路。 说实在的,就算我是音响媒体的评论员,平时要听到Constellation的机会也很少,大多和音响迷一样,在音响展上面才听得到,而这两年因为Performance系列问世,钛孚在音响展上也以一般人比较有可能买得起的Performance系列开声展示,而Reference系列相对就很少出门见客了。印象中从钛孚引进Constellation开始至今,Altair与Hercules「出征」音响展只有2010年一次,之后就只能到钛孚预约试听。所以Altair与Hercules联手搭配,我大概只听过一次,而第二次就是在朱总家里面了。 像是在设计会发声的艺术品 无论从外观或内容上来看,Altair与Hercules都是不平凡的产品,或者说,Constellation不像是在设计音响器材,更像是在设计「会发声的艺术品」。它们价格高昂,造型也特立独行,展现出阳刚的美感。您看,不管是Altair与Hercules,机箱都是铝合金车制,线条刚中带柔,而且因为箱体的造形设计,基本上您没办法将机器叠起来使用,所以您需要更多空间来摆放器材。为什么不因循传统设计,让器材可以堆叠?您想,如果是艺术品,您会把它们叠起来展示吗?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,扩大机都会发热,如果把机器叠起来使用,机器工作时的高热肯定会相互影响,损及音质,Constellation干脆用不一样的设计,使用时非得分开不可。 Altair前级与其电源的背面。可以清楚地看到有四组电源输出,分别是右声道类比放大、控制电路、左声道类比放大,以及Pyxis遥控器的基座。 Altair与Hercules搭配起来使用,其中还有另外一项「器材」不可或缺,那就是Pyxis遥控器,所有器材的相关讯息,全部都在Pyxis上面显示,包括音量、左右平衡、档位、消耗功率与温度。咦?怎么有温度?要知道Hercules在8欧姆阻抗时是1000瓦功率,阻抗减半功率倍增,所以4欧姆阻抗时为2000瓦,要是在减半呢?功率还要倍增,所以机器的温度很重要,可以让用家瞭解机器是不是在正常工作状态。 Altair与Hercules搭配时一定要有Pyxis遥控器,包括音量、左右平衡、档位、消耗功率与温度等讯息,全部都在Pyxis上面显示。有了Pyxis,Altair前级上面不需要任何显示萤幕,因此避免了显示器的线路干扰。 基座可提供Pyxis遥控器的充电与连结功能。 因为有了Pyxis全功能遥控器,所以Altair前级上面不需要任何显示萤幕,这多了一个好处,不管是液晶显示幕或是冷光显示幕,这些萤幕的工作频率都很高,也都会造成线路干扰,尤其对前级来说,这些干扰更是明显,许多厂家都会针对显示萤幕的供电独立处理,或者让显示幕的工作迴路与放大线路完全隔离。可是Altair不需要这么做,因为Pyxis遥控器根本就和Altair前级完全分开,完全不会互相影响。 使用「私房库存」的元件 即便没有显示幕的干扰,Altair的设计还是充满洁癖,他们採电源分离设计,把电源供应和放大线路各自独立为两个箱体,放大线路採用FET,堆砌出全平衡、双单声道线路。Altair使用的FET还有玄机,他们不仅手工检测,挑选配对最佳的FET,这些FET晶体还不是一般市面上买得到的,而是Constellation的「私房库存」,怎么说「私房」?原厂说这些FET放大晶体前不久才停产,但却是Contellation认为声音最好的FET,他们收购了不少库存,现在外面已经找不到一样的FET晶体了。 讲Contellation设计器材有洁癖,看Altair最明显,FET增益模组外围用铝材密封,为了追求声道分离度最高,所以採双单声道设计,线路板还安放在一块避震悬浮板上,这块避震板本身就是三明治结构,由不锈钢与软质吸震材料复合,避震板本身还要悬浮避震。经过重重避震的放大线路,还要摆放在厚重的机箱里面。这个机箱是用整块铝合金车出来的,厚度达8.2mm,进一步隔绝外界电磁波的干扰。您看,这不是洁癖到了极点的设计? 千瓦后级热度也不低,为了达到自然散热的目的,Hercules机箱侧面用好几层中空的铝合金,交织出许多细小的孔洞,利用这些孔洞的空气对流,加上大面积的金属表面,达到高效率的自然散热。 Hercules单声道后级更是惊人,重量高达125公斤,输出功率高达1000瓦/8欧姆,4欧姆阻抗时是1500瓦,2欧姆时则是2000瓦。不过Hercules的功率并不是「一路直达」1000瓦,他们的设计方式不太一样,Constellation先设计了一个125瓦输出功率的模组,再由这个模组「堆」出1000瓦输出功率。目的在哪里?就是要让Hercules拥有1000瓦的输出功率,可是音质音色却和125瓦后级一模一样。这有意思,且让我们进一步探其究竟。 Hercules背面有个萤幕,可以显示目前的工作温度与输出功率,在多数的情况下,用到的功率都不大。 Hercules的增益模组与前级Altair一模一样,所以当Hercules与Altair连接时,输入端子要接到Bypass的那一组平衡输入,这样就可以跳过Hercules的第一级放大,让Altair直接驱动Hercules,原厂说这样的声音效果会更纯净、更好。 后级採用单端放大设计 Constellation设计的125瓦功率模组,採用单端放大设计,而不是一般的推挽设计,这个道理很类似单端直热真空管,但是用在晶体机上面观念不一样。传统晶体设计全平衡放大线路时,採用N型放大晶体放大正半波,而P型放大晶体放大负半波,可是晶体之间存在若干误差,这些误差会造成全平衡放大时的交越失真,所以全平衡放大线路不好制作,您不仅需要妥善规划线路,还要注意晶体本身的配对。Hercules的设计不一样,他们只用N型晶体放大,所以不会有N型与P型晶体放大线路之间的交越失真。 Hercules单声道后级更是惊人,重量高达125公斤,输出功率高达1000瓦/8欧姆,4欧姆阻抗时是1500瓦,2欧姆时则是2000瓦。 咦?听起来不难啊?反正把放大晶体全部用单一N型,就可以避开N型与P型推挽的交越失真,听起来很简单啊,Constellation哪里厉害?抱歉,只作单端放大(也就是单用N型放大),功率做不大,就算Constellation的梦幻团队很厉害,也只能做出125瓦,再上去也没办法。功率不够大没关系,一块单端125瓦输出功率不够,我们可以多加几块,而Hercules的设计就是透过桥接的方式,让原本只有125瓦的单端放大模组,扩增为1000瓦输出功率。要应付1000瓦输出功率,Hercules的供电肯定不能省,Constellation装上了双1500VA订做环形变压器,搭配大容量滤波电容。 千瓦后级不需风扇散热 拥有超大功率,外加双1500VA环形变压器,Hercules的体积肯定不能小,所以Constellation设计了直立式的箱体。这个箱体还有巧妙的设计,以一部千瓦等级的后级扩大机,工作起来肯定温度不低,散热是另一项设计难题,一般说来,应该要在后级里面加装风扇,以备不时之需,可是风扇工作一定会有马达与风切噪讯,这又是听音乐不能忍受的噪音干扰。Hercules为了达到自然散热的目的,机箱侧面用好几层中空的铝合金,交织出许多细小的孔洞,利用这些孔洞的空气对流,加上大面积的金属表面,达到高效率的自然散热。 Hercules的设计还有一个重点,就是第一级增益所使用的模组,和前级Altair的增益模组一模一样,这是为了让Hercules与其他品牌前级搭配时,依然维持Constellation声音本色的做法。可是如果您搭配的是Altair前级,声音讯号会经过两次相同的增益模组,等于放大两次,效果不一定好,所以当Hercules与Altair连接时,输入端子要接到Bypass的那一组平衡输入,这样就可以跳过Hercules的第一级放大,让Altair直接驱动Hercules,原厂说这样的声音效果会更纯净、更好。 从2010年到现在,相隔了好几年没听过Altair与Hercules,这次来钛孚朱总家里,搭配的喇叭一样是Dynaudio,但换上了Evidence Master,数位讯源则是和之前办讲座时一样,还是Orpheus SACD,但我在音响展上演讲时用的是USB输入,在朱总家里听的是CD。在朱总家听了半天的Alair与Hercules,虽然听的时间不够长,但Constellation的纯净之美,却已经印象深刻。从原厂那么有洁癖的设计手法,纯净的声底本来就在预期之中,但是在朱总家中宁静的环境聆听,那种纯净度比起在音响展办讲座时听Alair与Hercules,效果更是不可同日而语。 本次试听搭配的是Dynaudio的旗舰喇叭Evidence Master。 会立即显示工作讯息 朱总家位居市中心,但闹中取静,一楼挑高很高,空间宽敞,可是朱总的聆听空间并不是专门为音响而设计,而是为了美观与居家舒适,加上朱总收藏许多艺术品,聆听Alair与Hercules时有很强烈的视觉感。我有好一段时间没来朱总家听音响,这次感觉比以前好,可能因为摆设的艺术品更多,加上朱总加了一块地毯,吸音效果比较好,声音听起来感觉比以前更轻松。 用Alair与Hercules驱动Evidence Master,基本上我们根本不需要担心喇叭推不推得动的问题,千瓦等级的Hercules等于是超大马力的保证。可是Pyxis上面显示的前后级工作讯息,倒是让我吓了一大跳。很多人都觉得Evidence Master不好推,可是我在朱总这里听,每一张唱片播放时都顺道看了一下Pyxis的「输出功率」数值,您猜Hercules推起Evidence Master的时候,输出功率是多少?您要「假设」我听的都是很大的音量,实际上也是如此。 讯源则使用极品音响代理的Orpheus SACD唱盘。 以Hercules千瓦等级的输出,推4欧姆阻抗的Evidence Master,如果您认为喇叭难推,可能会猜大约输出100瓦,或者猜200瓦,可是我每一首曲子都纪录了输出功率大小,这才吓了一跳,原来实际使用功率几乎都在一瓦以下!就算我听编制很大的音乐,开很大的音量,我看到最大的输出功率是多少瓦?答案是10瓦,这真是令人意外的答案! 工作温度非常稳定 还有,Hercules的工作温度非常稳定,对这么一部千瓦等级的后级,本来我以为勐力操驾会让温度拉昇,可是一开始听的时候,Pyxis显示的工作温度是左声道45度,右声道49度,两边相差四度。听了两个小时之后(而且是激烈操驾),左声道变成47度,右声道变成51度,两边各升高2度,温差还是4度。可见Constellation在散热设计上确实有一套,长时间聆听也不用担心温度破錶。还有,充电使用的Pyxis遥控器,用电还满省的,听两个小时下来,电力显示只掉了一格,感觉省电程度和iPad有拼。 质地纯净又宁静的Alair与Hercules,左右声道分离度绝佳,能清楚呈现乐团相对位置,音场开阔又自然,虽然我觉得朱总家的吸音还稍微有些不够,音量催过头的时候还是略为感觉得到高频的火气,可是Alair与Hercules操驾起Evidence Master时在低频段的控制力,确实不同凡响。因为听的时间有限,我不客气的直接拿困难的曲子上阵。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的「马勒第四号交响曲」。 什么曲子困难?马勒很难!我播放了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的「马勒第四号交响曲」,听第四乐章「天国的生活」,为什么直接听第四乐章?第一、我很喜欢这个乐章,第二、这个乐章里面不仅有交响乐团,还有人声交织,音乐的对比包含许多细腻之处,在优质的音响系统上,更能感受人声与交响合奏的美感。因为是「天国的生活」,木管带出宁静甜美的旋律,接着三角铁响起,音乐亮晶晶的声响,好像天堂一般的光彩。Alair与Hercules把亮晶晶的光泽清脆的重现,而且余韵裊绕。随后女高音唱起了歌,人声定位精确,音像惟妙惟肖,伴随着歌声的还是亮晶晶的声响。 能够清楚地感受到乐团的收敛与外放 这段音乐最难的地方是音乐的层次!要知道女高音就一个人唱,可是背后的交响乐团可是有几十个人,所以女高音唱歌的时候,乐团会收敛一些,音量小一点,可是女高音休息的时候,乐团就冲了出来,在乐团与人声交互出现之间,您如果能够清楚地感受到乐团的收敛与外放,代表音响系统的动态够大,对比清晰。Alair与Hercules在这方面确实不简单,表现乐团的庞大轻松自在,同时掌握住乐团的轻,衬托女高音的歌声之美。还有,那些亮晶晶的声响,轻飘飘的,这音乐真像是上了天堂! 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的「马勒第二号交响曲」。 马勒第四号听过,还不过瘾,再来一张,听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的「马勒第二号交响曲」,直接听第五乐章,这段更勐,一样是人声与乐团交响,但这时候乐团上百人,合唱团也差不多一样的人数,用庞大的配器与人声,描绘復活重生,得到永恆生命的乐章。要知道,第五乐章最后的部份人声与交响乐团加起来将近两百人,这么大的编制,Hercules的输出功率也只用了7瓦,倒是左声道的温度因为马勒的力道,上升了1度。 我直接听最后「復活」的主题,那句「我死,是为了復活」道尽了马勒对生死的看法,融入庞大厚重的音符堆叠,宏伟的声响,在伯恩斯坦富有戏剧性张力的指挥下,乐团火力全开,最后管风琴加入,用厚重的声响,衬托「永恆」主题向上的音阶,Alair与Hercules不仅重现了交响乐团的厚度,听合唱团的和声,您可以感觉到漂亮的共鸣,彷彿托着人往上飘,如果您参加过合唱团,一定知道我在讲什么,那是人声合唱共鸣时的声响,我很少在音响系统上听到这么拟真的共鸣,彷彿身处在合唱团当中,感受每一个音符共鸣传达过来的能量,是的,我讲的是能量,不仅是声响,庞大的音量重现了交响乐团与合唱团的能量,让全身感受到声音的共鸣。 精准的音场定位感 普契尼「蝴蝶夫人」,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,帕华洛帝演唱。 我还想谈一下Alair与Hercules的音场定位,要听音场、听定位,听歌剧最有意思,当我们只「听」歌剧,没有画面、只有音乐,如果能感受到声音的移动感,那歌剧的画面彷彿就出现了,这样比「看」歌剧更有意思,因为唱歌剧的人可以唱功绝对不能不好,可是我们却很难要求唱歌剧的人都要身材曼妙,女主角要美丽不可方物,男主角还要有人鱼线,因为他们要「唱」出很庞大的能量,通常体型都很庞大ㄝ这样才撑得着。而我们没有画面,只有音乐,听歌剧时的想像自然可以不受画面限制,当我听「蝴蝶夫人」的时候,脑海中想像的当然可以是俊男美女,想的是万中选一的秋秋桑。 如果音响系统的左右分离度够高,重现歌剧场面的移动感就明确,这好像相机如果对焦准确,影像就会锐利,细节纔会够多,道理是相通的。我听「蝴蝶夫人」第一幕结束的「爱的二重唱」,男主角平克顿在左边,蝴蝶在右边,洞房花烛夜俩人唱着对爱情的咏叹,然后两个人靠拢,歌声变得温柔,弦乐群一波又一波袭来,把新婚之夜的害羞与兴奋,靠歌声与弦乐表现出来。这音乐很美,可是Alair与Hercules明确的歌声移动感,我彷彿从音场之中,看见了我想像的秋秋桑与平克顿。 速度感也是一流水准 上原彩子演奏「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」。 Alair与Hercules的速度感也是一流的水准,要听速度,一定要听钢琴,因为钢琴本身是打击乐器,同时具备强烈的动态对比。听上原彩子的「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协奏曲」,触键清晰干净,雀跃的轮旋曲当中,上原彩子那独特的女性魅力,增添了轻盈愉快的气息。同一张专辑里还收录了上原彩子演奏的「穆索斯基展览会之画」,钢琴独奏的音符颗粒结棍结实,没有虚胖,比例均衡,声音密度很高,综合这些特质,您可以清楚地听见演奏者弹奏时力度的变化。我不知道怎么形容Alair与Hercules的速度感,不应该说快速,而应该说中性、干净、俐落,我不能分析速度究竟快不快,因为我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上原彩子演奏的钢琴上面了。 我把带来的CD听过一轮,准备打包收工,最后朱总还希望我听一下「红色小提琴」电影原声带。好吧,这真是难忘的「红色小提琴」聆听经验,这张CD我很熟,一般不是顶尖的音响系统,我是不太会带这张唱片,因为难度很高,约夏贝尔的小提琴不是最难的,而是内中加入了许多份量很重的低音乐器,而且是录音室作品,频宽很开,动态庞大。我坐定凝神聆听,闭上眼睛,不和谐的小提琴和声与铜管群飘散出来,我期待着定音鼓沈重的声响准备出现。 超大音量依旧随心所欲 「红色小提琴」电影原声带,Joshua Bell担任演奏。 咦,怎么有杂音?喔,原来是朱总走过来把Pyxis遥控器拿走了。干什么?准备「催音量」,好吧,总该「拼」一下Alair与Hercules的极限,我等待着「红色小提琴」越叠越庞大的声响,会把Alair、Hercules与Evidence Master操到什么样的地步?果然,庞大的声响来临时,音乐本身就已经有如毁天灭地一般, 描绘「红色小提琴」神祕不可测的威力,可是朱总更勐,把音量推到「没有人性」的地步,我赶快请朱总把音量关小一点,因为害怕伤到听力,可是我连喊加手势,朱总才注意到我请他关小声一点,您就知道音量有多大、多没人性了。好吧,我不是要说朱总把音量操过头的问题,而是在超过聆听极限的音量时,高频当然会刺激刮耳,可是Hercules稳稳的抓住Evidence的低频段,份量超足的低音大提琴与管风琴声响,依然厚实又有层次,可见音量虽然开得太超过了,Alair与Hercules依然没有失真,您要怎么催几乎是「随心所欲」。 以身价来说,Alair与Hercules已非凡品,注定只有少数人有能力拥有,但是Constellation所达到的成就,已经足以在音响史上留名。从单端、桥接、全平衡,以及密不透风的重重隔绝,加上有如艺术品一般的外观造型,无坚不摧的驱动能力已经不足以道尽Alair与Hercules的价值,它们已经达到了音响艺术的一个新巅峰,而这个巅峰还等待后人来超越。 器材规格 Altair 型式:全平衡前级扩大机 总谐波失真:<0.001% (20Hz-20kHz @ 2V out),<0.1% (20Hz-20kHz @ 10V out) 频率响应:10Hz~200kHz ±0.5 dB 阻抗:200K欧姆(平衡),100K欧姆(非平衡) 输出阻抗:<50欧姆 音量控制:o.1dB,0.5dB,1dB可选择 尺寸:前级140×444×376 mm (h×w×d),电源71×444×368 mm (h×w×d) 重量:前级38.2 kg,电源11.4 kg Hercules 型式:单声道后级扩大机 输出功率:1,100W/8Ω,1,500W/4Ω,2,000W/2Ω 频率响应:10Hz to 100kHz, +1/-0.5dB 增益:32dB 总谐波失真:<0.05% 输出阻抗:0.05Ω 阻尼因数:150 输入组抗:非平衡100KΩ,平衡200KΩ 尺寸:298×733×514 mm(W×H×D) 重量:125 kg |